他是历史上绝对够狠的“白发魔男”。为报血海深仇,他策划了一场庞大的复仇计划,让仇家致死也不得安宁。他还是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,将吴国推向了春秋时代的军事强国。可是这位功不可没的一代名臣,却被听信谗言的吴国君主赐剑自刎,落得抛尸江河的残酷下场。今天我们一起了解春秋时期伍子胥的传奇一生。
【资料图】
伍员出生于公元前559年,世人常称之为伍子胥,春秋时期的楚国人。关于他的故事还要从一场父兄之仇说起。楚国的楚平王时期,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正在担任太子太傅一职,主要负责对太子熊建的教导。当时的楚国有个佞臣名叫费无忌。他妒忌伍氏父子的才能,便诬陷他们会成为王室的祸害,建议楚平王以伍奢做人质,逼迫其子伍子胥和伍尚入宫,然后一并处之。楚平王采纳了他的建议。
当时兄弟二人都看穿了其中的阴谋。伍子胥认为去了也是白搭人头,可伍尚却要坚持前往,即使是丢掉性命,也不能留下不孝的骂名。于是伍尚嘱咐伍子胥要记住此仇,自己则入宫救父,最后与父亲被车裂处死。伍子胥踏上了逃亡之路。
我们经常听到的“千金小姐”一词,便出自于伍子胥逃亡时所发生的故事。当时的他已经饥饿难耐,恰遇一位姑娘手提饭篮,便上前乞食。女子得知他被奸臣所害,出于怜悯和敬重,便慨然相赠。伍子胥饱餐之后,嘱咐女子要对他的行踪保密。结果女子认为人格受侮,当场投水溺死。伍子胥对此非常伤心,发誓在十年之后要以千金答其家人。但是他在报仇之后,却不知此女子家人的住址,只好把千金扔进其投水之处。这便是千金小姐的由来。
伍子胥到达昭关时已被通缉,关口站满了检查士兵。他基本没有出关的可能。他为报家仇,焦急万分,一夜之间满头白发。不过正因如此容貌的变化,让他骗过了士兵的检查。历经艰难后到了吴国。
他进城后看到有人正在打斗。其中一人非常勇猛,便与之结交。此人就是春秋时期的四大刺客之一专诸。吴国将军阖闾将伍子胥作为宾客接待,并为其牵线见到了刚刚上位的吴王姬僚。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共识,伍子胥发现阖闾有称王的野心,便把武艺高强的专诸留到了阖闾身边,自己则归于田野。
楚国的楚平王于公元前516年病死。他与儿媳所生的儿子,也就是熊轸继承了楚王之位,是为楚昭王。吴王姬僚则趁机攻打。此时的吴国,国内已经空虚,正是夺位的大好时机。于是阖闾派专诸刺杀了吴王姬僚。自己坐上了王位。伍子胥虽然退居田园,但他却是阖闾的最大支持者。事后伍子胥被赐官为行人,并在之后利用吴王争霸的野心开启了复仇之路。
他在归居田园时结识了孙武。那时的孙武已经写成了《孙子兵法》。伍子胥便将其推荐给了之后的吴王阖闾。二人从此共同整顿吴国军备。经过大量的募兵以及日夜的操练,吴国已经逐渐步入了强盛阶段。同时,为了消减楚国的实力,伍子胥和孙武建议吴王把兵力分成三队,对楚国进行轮番袭扰。于是自公元前513年开始,吴国多次出兵攻打楚国。楚国因为疲于应对而国力衰退,先后有多地失守。
公元前506年,伍子胥认为吴楚两国的决战时机已经成熟,建议吴王与唐国和蔡国联手灭楚。吴王采纳后,立即联军出击。经过五次交战后,联军攻入了楚国都城。楚昭王逃至了随国。伍子胥攻入楚都之后,没有抓到楚昭王,无以发泄心中之恨。于是伍子胥下令挖掘楚平王墓,并取出其尸身鞭打三遍。
伍子胥当年在楚国时与大夫申包胥是挚友。但是自从伍奢和伍尚被楚平王杀害后,两人从此便各走各路。一个誓要报仇雪恨,一个定要保楚王。逃进山中的申包胥听说楚平王被掘坟后,立即派人找到伍子胥,斥责伍子胥侮辱死人,违背天理,将来必被老天所灭。伍子胥依然不解心中的愤恨,传话于申包胥,自己虽然已经年近暮年,但是对于楚国的报复还不止于此。申包胥之后逃至秦国。
在吴王阖闾寻找楚昭王时,他的弟弟趁机返回吴国自立为王。阖闾立即率军返回。虽然吴王阖闾赶走了夫概,但却给楚昭王留下了反扑机会,并击败了吴国。两年后,吴国重振旗鼓,再次向楚国发兵。楚国害怕对方大兵压境,被迫迁都至鄀城。此时的吴军在伍子胥的战略部署下,已经可以分兵对抗楚、齐、晋、越四国。
期间,阖闾想把公子波立为太子,但是此人突然离世。次子夫差就有了成为接班人的机会。他知道阖闾非常信任伍子胥,便积极拉拢。伍子胥看其温文儒雅,谦卑有礼,则进言把他立为太子。阖闾却认为夫差的心胸狭隘,缺少治国的智慧,不能成为一国之主。可是伍子胥依然坚持己见。阖闾思来想去,既然伍子胥愿意辅佐夫差,以他的能力,应该可以教育出一个有为国君,所以正式立夫差为太子。
时间来到公元前496年,吴王阖闾在槜李之战中被越人伤到脚部,最后溃兵而亡。他在临死前将伍子胥封为相国公,也就是吴国的最高官职,并嘱托其要极力辅佐夫差。夫差就此坐上了吴国王位。他上位之后的表现非常不错,每日忙于国事,还让下人不断地提醒自己不忘报仇。伍子胥等忠臣对此很是欣慰。
而事实证明这一切都是假象,他这次确实看走了眼。公元前494年,伍子胥带兵大败越国。越王勾践在穷途末路之下弃械投降。对于吴国来说,这原本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,结果却成了君臣之间爆发矛盾的诱因。伍子胥原本建议吴王立即处死勾践,可是吴王并不准备杀他,而是让他去做苦役羞辱一番。这个决定让伍子胥非常吃惊。他认为勾践不是一般的人物。如果不斩草除根,将来必成大祸。这让兴头上的吴王非常生气,随即甩袖而去。勾践到达吴都之后,谦卑跪拜,甘愿做牛做马,让吴王的虚荣心得到了很大的满足。可是在夫差高兴的时候,伍子胥又泼了一盆冷水,依然坚持要杀勾践。
这时,善于拍马屁的伯嚭站了出来。此人原本就非常妒忌伍子胥的功劳。他发现此时的吴王对伍子胥已经极为不满,便进献谗言。三年之后,吴王对勾践一事已经麻木,准备将其放回越国。伍子胥得知后大声怒斥,告诉他夏桀和商纣王就是因为没有诛杀对手被消灭,而此时吴王的做法与他们没有半点区别。伍子胥把夫差与两位亡国之君做对比,让他无法接受。从此夫差与伍子胥的矛盾彻底爆发。再加上伯嚭的从中挑拨,伍子胥在之后更加被吴王厌恶。他知道吴国灭亡是迟早之事,便让儿子去了齐国。结果此事又被伯嚭得知,开始大做文章,诬陷其通敌造反。伍子胥最终被赐剑自刎。
他在临死前怒骂吴王听信小人,不仅不念其过往功绩,还杀害一心为国的忠臣长辈,终将被越国所灭。随即伍子胥挥剑自刎。吴王在愤怒之下将其扔进钱塘江中,开心地以为不再有人与其作对。结果却如伍子胥所料,吴国最后被越王勾践消灭。